在喜剧与反转中雕琢角色肌理——访《奇遇》主演于洋

作者:李雪昆 发布时间:2025-08-11 19:50
分享到:

“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独特的灵魂碰撞,在光影交织中,演员于洋用细腻的演技为《奇遇》中的任日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。”近日,于洋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专访时,畅谈了拍摄过程中的种种感悟,从印象深刻的情节到角色背后的深层解读,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他对表演的热爱与执着。


于洋剧照。猫眼娱乐 供图
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在本次电影《奇遇》的拍摄中,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情节?

于洋:在我的戏份里,黄遇奇最后来追我的那段戏让我印象特别深。整个过程十分精彩,而且他跑得飞快,完全没有后期加速,这就是电影本身的魅力,当时真的震撼到我了。那种紧张感和压迫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,特别真实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那您觉得这次拍摄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哪里?原因是什么?

于洋:我这边没有打戏,难度主要在于和父亲的对手戏。我和费启鸣饰演的两个时期的任日天,我饰演的两个时期的任日天,都要和父亲有同样的节奏,展现出对父亲的状态。任日天从小到大对父亲都带着些许胆怯,也很讲规矩,要把这条线严丝合缝地统一起来,其实是有点难度的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您出演的任日天这个角色是有反转的,在一部基调是爆笑喜剧的电影中,您是如何平衡这个角色不同的两面呢?

于洋:这其实离不开剧本本身和导演在现场的调度,还有我们演员之间的探讨。角色在搞笑和反派表现之间的切换,是演员的基本功。虽然不能说游刃有余,但凭借扎实的表演基础,还是能够完成这种切换的,这也是我们表演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在出演过程中,有没有一些灵光一现的小巧思可以和大家分享?

于洋:任日天这个角色有点像《哪吒2》里中一样的一面,只是可能没那么明显地表现出来。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一句台词“哪有人呢?他们是员工”,这句话就是当场灵光一闪说出来的,导演也觉得非常好,便保留了下来。我觉得这句话更能戳中人心。另外,任日天有强迫症和洁癖,很不愿意别人触碰自己的身体,比如头发、衣服这些,都希望别人离自己远一点。但黄遇奇在穿越后回来见他时,会有一些动手动脚的举动,这对任日天来说是特别难受的,这也是我为角色加入的小细节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您和影片中的很多演员不是第一次合作了,再度合作在配合上是不是更默契了?

于洋:默契一直都有。不过大家都在进步和成长,再次相遇时,因为要塑造不同的角色,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。除了李乃文之前没合作过但见过,像杨皓宇,还有“厚街男孩”“洗剪吹”组合的三个弟弟,我都特别熟,再见面时大家都有变化,合作起来也有新的感觉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能分享一些拍摄过程中有趣的故事或者有戏剧效果的意外吗?

于洋:黄遇奇在穿越前后对我的态度变化,完全是个意外,但也带来了惊喜,我觉得片中我的代餐粉在其中还起到了一定作用。另外,这次大家的造型都让人眼前一亮,和以前很不一样。我个人的造型也是,之前有过短发也有过长发,但这种不长不短还带卷的发型是第一次尝试。
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:您在未来是否会尝试喜剧风格以外的电影?这些尝试可能会对您的演技和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?

于洋:做好演员的本职工作,就是要完成各种各样的角色,这不是带有个人情感的挑战,而是表演艺术的根本。我们要按照导演的要求和剧本的体现进行二度创作,这是演员应该做的。但喜剧拍摄会让人比较轻松,但我也想尝试挑战和完成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。关注电影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,这次的角色就有喜剧部分,也有文戏部分,未来我也期待更多元的尝试。

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”新媒体矩阵:   

  • 微信:  
  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  
  • 高低音  
  • 版话儿  
  • 传媒瞭望  
  • 广电家  
  • 印业独家  
  • 中国农家书屋  
  • 版人版语  
  • 好书品读  
  • 发行观察   
  • 微博:  
  • 新闻出版广电报   
  • 学习强国:   
  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  
  • 今日头条:   
  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

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:     

  • 中国出版  
  • 广电视界  
  •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  
  • 读友汇  
  •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  
  • 妈妈导读师  
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   |   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   |   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  |    《中国出版》杂志社   |   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   |    妈妈导读师   |    版权声明